再也不用空降兵冒死跳伞了!“翼龙无人机抵达你镇上空”
你能想象通信基站在空中为你提供服务吗?而且这一飞就是8个多小时!
7月21日晚,在本次河南暴雨受灾最严重的巩义市米河镇,一条短信振奋了黑夜里通讯受阻的米河人:“米河镇的乡亲们,因暴雨致通信中断,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你镇上空,可暂时恢复中国移动公网通信。受翼龙无人机滞空时间限制,公网恢复时间只有五个小时,请尽快报告情况、联系家人。祝平安!”
昨天,这条信息在网络上“刷屏”。有米河镇村民看到新闻才后知后觉:“怪不得我手机信号突然好了!”
翼龙无人机是如何在此次救灾中“大显神通”的?无人机的设计方航空工业披露了诸多细节。
网友感叹
这就是中国速度!
7月20日,河南郑州下辖的县级市巩义市米河镇镇区因强降雨被淹没,共计2万余人受灾。21日,洪水已经退去,路面上堆满了淤泥,居民房屋普遍被淹了半层高。
暴雨之后,巩义多处地埋通信光缆被冲断,基站基础下沉、机柜及塔体被泥石流掩埋,部分基站外电线杆倒地,全区铁塔产权基站停电285站。21日,巩义市米河镇镇区及一些村庄断电、断网、断路断水已超过24小时,与外界失去联系,且物资补给困难,成了“孤岛”。
面对这种情况,应急管理部决定,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前往位于豫西山区的米河镇。
21日14时22分,“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从贵州安顺机场起飞。
21日18时21分,在穿越贵州省、重庆市、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一市),经过4小时、近1200公里的飞行后,“翼龙”-2H进入米河镇通信中断区,搭建起空中移动基站,实现了约50平方公里范围长时稳定的连续移动信号覆盖。据中国移动统计,截至当日23时20分,翼龙无人机空中基站累计接通用户3572个,产生流量2089.89M,单次最大接入用户648个。
22日6时15分,“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完成任务后返回安顺降落,飞行近16小时。
“超长待机、超大航程,祖国需要,我们就到!”网友已经在脑补这架无人机有多强了。
困难面前,你永远可以相信祖国!网友感叹:这就是中国速度!!!
再度起飞
7小时后又赴“孤岛”
“无人机又来了!”工信部透露,此前曾为在暴雨中失联的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恢复通信信号的翼龙无人机,于昨天13时36分再次起飞,时隔7小时执行第二次任务。
昨天上午,应急管理部收到郑州市消防部门反映,郑州市中牟县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区域公网差,附近基站全部断电,院区水深约2米,应急通信车无法开进。因此,请求翼龙无人机移动基站支持,为医院的救援工作提供网络保障。
据“航空工业”微信公众号介绍,在防汛减灾工作中,收集信息、实时传输是重要的一环。暴雨、大风、通讯中断,都使得受灾区难以及时向外部传递信息。这种情况下,无人机搭载“顺风耳”空中通信基站听声辨位,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收发信息,实现定位精准、通信无死角、无盲区。
本次执行任务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应急管理部打造的应急通信国家力量,是在“翼龙”-2无人机系统基础上,针对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大型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
在米河镇上空,“翼龙”-2H作业时间共计8小时8分。除保证受灾人员可及时获取专网和移动网络信号外,“翼龙”-2H还对受灾区域进行拍照和监测,实时将有关信息回传至指挥中心,解决了“三断”极端情况下“信息传不出来”的问题,帮助实现应急救援行动的高效、准确指挥。
据航空工业介绍,这种救灾无人机系统,是专门针对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由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保障系统组成,并搭载光电探测吊舱、合成孔径雷达、航拍CCD相机、应急通信保障吊舱、应急投送舱等设备。
再也不用
空降兵冒死跳伞了
据了解,目前,卫星通信信号不能直接发送给手机,需要通信基站等地面设施来向普通用户传输。而基站只能在通电的环境下使用,在断电的灾区无法再发挥作用。
高空无人机基站可以拓宽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网络使用范围,解决偏远地区缺乏基建的问题。也因此,高空无人机基站一直是世界各国通信机构的“梦想”。
我国将高空基站的研发正式提上日程,可以追溯到2008年汶川地震。震后道路损毁严重,应急通信车无法进入,震中区域的对外通信全部中断。直到147个小时后,茂县等7个重灾县对外移动通信才逐渐恢复。
当时,为了与“孤岛”茂县取得联系,15名空降兵在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的情况下,从近5000米高空纵身一跃,空降震中地带,打开空中救援通道。
随着应急装备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危险动作可以交由机器完成,从而减少救援力量的损失。
除“翼龙”-2H无人机外,参与此次河南救灾的,还有100余台水面救生机器人“海豚1号”。险情中,只要将救生机器人抛掷水面,即可快速、精准航行至落水人员身边,将其拖拽至安全区域。救援人员可以远程遥控操作,无需下水,减少安全风险。
在同样出现强降雨的石家庄,机器人水泵上街“硬核排水”,工作人员在一旁遥控操作,大量路面积水就被快速排走。
据了解,作为应急救援的主要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多次强调要推进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就在不久前还联合工信部、科技部,开展防汛抢险急需技术装备揭榜攻关,以加快提升我国防汛抢险应急处置核心能力。
综合必奈斯克、每日经济新闻、《南方都市报》报道